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財聯社3月18日訊(記者 黃靖斯 林堅)在機構交易快速增長的當下,做最快的行情、提供最快的交易,是擺在所有券商面前的永恒課題。
特別是在機構業務盛行、量化交易快速發展的當下,為滿足客戶交易要求,券商正不斷比拼算力和服務器的速度,從“分秒必爭”演化至“微秒必爭”,甚至是“納秒必爭”(納秒:1秒的十億分之一),已然成為行業大勢所趨。
在這場“納秒必爭”的白熱化角逐中,卻也有券商悄悄挑戰交易的公平性,挑戰合規,也在行業也有挑戰合規的情況存在。
財聯社記者了解到,面對包括私募客戶等機構客戶對時延的極致追求,有些券商違背公平交易,有著強烈的“搶跑”欲望,往往通過供應商的協助(提供前置行情解析技術),繞過交易所要求的行情網關界面,提前獲取行情,從而實現最大化業務拓展。
不過,記者調查也發現,這種“繞道搶跑”現象在業內只是小比例,但卻仍然擾亂了行業的公平生態。
之所以并未泛濫,這主要得益于監管護航交易公平性的舉措和決心,且規范措施日益豐富。記者注意到,自2022年10月至11月,滬深交易所密集發布了加強交易系統接入服務應用管理的通知,并向會員單位發起了全面認真自查的要求,力求維護交易的公平性和健康有序的行業生態。
在行業人士看來,一直以來監管的強力出手,有效遏制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效應。同樣重要的是,在已有的監管防范基礎上,通過監管檢查與券商自檢,對于不守規矩券商進行相應提醒或處罰,同時加大對供應商的監管,也更會起到防微杜漸的效應。
“公平的天秤一旦傾斜,對于堅守合規底線的券商就是侵犯與傷害。在‘繞道牟利’者面前,合規券商就吃了啞巴虧,機構客戶特別是量化交易客戶對時延要求極高,面對一些券商‘違規繞道’,他們往往會趨利避害,另謀選擇。”有券商技術人士表示。
為何有機構冒合規風險“繞道搶跑”?
券商“搶跑”獲取行情背后,無不反映出私募行業整體對交易速度的極致追求不斷升級。
近年來, A股投資者機構化程度也日益提高,私募行業發展也呈井噴之勢。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2174家,管理規模20.29萬億,較2015年初的6974家、2.63萬億均實現跨越式增長。
機構化藍海背后,券商發力機構業務的激烈“火拼”也不斷升溫,力求整合各方資源向私募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根據行業人士發表的《2022年私募行業年度報告》,目前證券類私募的需求包括了募資、研究、交易、品牌宣傳、通道選擇、機構/產品評級和外圍服務等,而募資、研究、交易則構成了這當中最核心的三大板塊。
交易速度更是私募的強大需求。《報告》稱,大部分私募機構投資通道多、資金量大、管理產品數量多,對于交易工具有不同的需求。目前私募主要使用 6 類工具:普通 PC下單終端、專業PB系統、極速柜臺及行情、第三方量化平臺、量化私募自研系統、算法/T0服務。
隨之而來的是,券商量化交易追逐超低延遲的“軍備競賽”進一步白熱化。顯然,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多維度提搞自身服務能力,才是行業正解。
“繞道搶跑”違背交易公平性
據記者了解,為確保接入服務的公平性,滬深交易所統一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交易服務及行情服務的標準界面,即交易網關和行情網關等應用系統。同時,交易所也為此設置了相應的接入服務規范,可以理解為券商接收行情、委托交易的同一起跑線或統一標準。
中信建投信息技術部門在相關文章中也對這一環節進行了說明,交易所行情源到達策略服務器之前,一般需要先經過行情網關,由行情網關進行解析和重新打包封裝,然后通過TCP網絡轉發出來,這就意味著,交易所原始行情與策略服務器中間經過了一臺行情網關服務器。
但作為觸發交易的關鍵信號,對于投資者而言,行情的提前獲取就意味著更大的獲利空間,這也成為券商“搶跑”獲取行情的重要原因。在業內,繞過交易所行情網關提前獲取行情的行為也被稱為網關前置解碼。
有行業人士打了個比方:“不妨把行情網關看作是交易所的大門,按照交易所規定,券商只能從門外獲取行情,繞道進入門內提前獲取行情就是所謂的網關前置解碼。”
“一個健康的市場,應該體現出其公平性,強制保證信息接入的公平性,便是重要一環。這意味著,在信息接入的環節,所有參與者都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再進行決策和交易,而不因為出現了‘搶跑’作弊的‘壞學生’,讓‘好學生’吃虧,甚至最后不得已讓好學生也‘學壞’。”一位行業人士向記者強調他的認知。
可以預見,一旦違規的陣營逐漸壯大后,對于公平有序的行業生態將造成負面影響。某華南地區券商人士告訴記者,世上沒有絕對完美的規則,也沒有功而不破的系統,這是一個不斷糾錯、不斷完善、不斷進步的過程。
自上而下的維護公平有序的交易環境,十分考驗監管層正本清源的決心和舉措。上述券商人士建議,在加強管理及要求券商自查自糾之外,或者加大違規成本,比如加大現場檢查力度及配合相關的處罰措施,在行業當中起到警示及威懾的信號。
監管導向充分現公平性決心
記者調查發現,上述對于行情“搶跑”的現象只是零星作案,這一方面出于券商對于合規要求的自覺遵守,更得益于監管對行業交易公平性的極力維護。
記者注意到,滬深交易所均發布過多個文件,對券商接入交易所服務進行全面規范,包括《會員及其他相關單位訪問深交所交易系統接入服務技術規范》《交易所會員管理規則》等等。
監管層面維護市場交易公平,呵護行業健康發展,相應措施也從未間斷。就在2022年10月至11月,滬深交易所均發布了《關于加強交易系統接入服務應用管理》的通知,并向會員單位發起了全面認真自查的要求。交易所稱,各會員等單位應當通過交易網關、行情網關接入本所交易系統,并嚴格遵循有關要求。
記者留意到,交易所要求會員單位進行自查的項目內,涵蓋了是否合規安裝、使用接入終端(交易網關、行情網關、文件網關等)接入交易所交易系統、是否只使用交易所或交易所授權機構許可的應用軟件開展業務、是否涉及第三方參與人(如:系統服務商)違反接入服務規范等事項。
滬深交易所均稱,若會員或者其他接入機構違反有關規定的,其可以依據有關業務規則采取相應自律監管措施或者紀律處分,并視情況開展現場檢查。行情服務商違反行情許可合同或相關規定的,交易所授權機構可以根據行情許可合同的約定采取終止提供行情信息、解除許可合同等措施。
有券商人士告訴記者,交易所列出的自查項目以及強監管的態度,均可以視為對交易公平性的捍衛,也反映了監管層面對行業健康發展“呵護”,這是工作開展的根本出發點與落腳點。而其中,現在零星發現的券商“搶跑”行情的違規行為便是監管明文禁止的一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