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理案件15464件,審結、執結13140件,累計收案標的金額近6500億元,結案標的金額4900余億元……這是北京金融法院成立兩年來交出的成績單。
700多天,上萬件案件,這一驚人的數字之外,更令市場矚目的是其中一些頗具影響力和開創性的案例。例如,全國首例銀行間債券市場虛假陳述“藍石資產案”、全國首例保險公司破產重整案“易安財險”案的審結,涉“獐子島”“梅花生物”等眾多重大敏感案件以及全國首例認定當事人濫用行政許可申請權案件等涉金融監管執法、金融政策實施新類型案件的高效辦理,北京金融法院辦理的不少案件直接關系金融秩序規范和金融風險防范,有些案件涉及到一些金融領域的改革創新,并無先例可循。
業內專家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北京金融法院在設立之初就承載著極高的期待和使命。“北京是國家金融管理中心,要高起點高標準設立金融法院。”2020年12月30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如是表態;2021年3月18日,作為國內第二家審理金融案件的專門法院,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成立。兩年過去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顯示,北京金融法院在充分發揮金融審判職能、打造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新模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判決一個,解決一片”?
打造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新模式
在一萬多例審結、執結案件中,金融民商事案件最多,高達9034件。《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該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類型多集中在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融資租賃合同糾紛等案由。其中,全國首例銀行間債券市場虛假陳述“藍石資產案”、全國首例保險公司破產重整案“易安財險”等對妥善化解金融糾紛,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
實際上,“藍石資產案”也是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的“1號案”,涉及多重嵌套法律關系的分解和認定,是新證券法實施以來全國首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談到,“藍石資產案”有兩大創新點:一是該案是新《證券法》實施以來全國首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債券持有人依據2020年3月實施的《證券法》主張追究債券承銷商及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信用評級機構等服務機構承擔賠償責任;二是北京金融法院依《全國法院審理債券糾紛案件座談會紀要》第9條精神突破了債券虛假陳述的行政處罰或刑事裁判前置程序,被告自陷入債務危機以來監管未進行任何處罰。
“該案審理重點主要是涉案債券發行是否存在虛假陳述、各債券服務機構是否盡責及應當承擔何種責任?!币晃粯I內人士對記者解釋了該案的示范效應,“此案將會明確債券服務機構勤勉盡責義務的邊界,在整個業內形成示范作用,有助于規范債券中介機構的服務活動,保障金融市場的有效運作,保障金融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案件的高效審結和辦理背后是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模式的創新。北京金融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艷紅介紹,該院建立“示范判決+委托調解+司法確認”審判機制,深化全周期訴調對接,力求實現“判決一個,解決一片”效果。此外,該院還構建重大案件會商和執法司法協同機制,優化行政非訴執行案件辦理程序,完善金融行政敗訴案件“一案一建議”機制,促進提升金融監管法治化水平。深化執行機制改革,提升團隊合作效能,強化事務集約辦理。完善金融審判專家輔助機制,先后兩次聘任4名顧問委員、32名專家咨詢委員組成專家委員會,為法官提供高水平智庫支持。
打通金融消費者、中小投資者
權益實現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藍石資產案”這樣具有示范效應的案件,金融消費者和中小投資者保護也是北京金融法院審判案件的重要內容。
北京金融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薛峰向記者介紹了幾個典型案例。“董某某與北京中融鼎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金融委托理財合同糾紛一案就很有代表性?!毖Ψ灞硎?,該案通過司法裁判明確了私募基金銷售者適當性義務的內涵和審查標準,厘清了募集機構適當性義務的履行時點及締約過失責任,有力地保護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在投資市場更好地實現“賣者盡責、買者自負”。
而在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訴張某保險人代位求償權一案中,主審法官在厘清交強險與商業三者險之間區別的基礎上,明確了交強險項下追償權行使的規則,有利于促進強化交強險的社會保障功能,維護社會公眾利益。
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的“樂視網”一案也是一個典型案例。《金融時報》記者從法院了解到,眾投資者訴樂視網、賈躍亭等22名被告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系北京法院受理的首例證券糾紛普通代表人訴訟案件。
“從2015年開始至今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劇增,‘樂視網’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是典型案件之一。”北京市京師(深圳)律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京師深圳法律研究院院長王巖飛對記者解釋,由于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涉及人員眾多、涉案金額大、影響范圍廣等特點,此類案件的審理給司法機構帶來了新的挑戰。
為了更好應對中小投資者分布廣、訴訟成本高、維權難度大等問題,北京金融法院持續完善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制度運行,不斷優化證券糾紛示范判決機制,全面構建證券糾紛“雙軌雙平臺”工作體系。李艷紅告訴記者,這一套制度適用于樂視網、華誼嘉信、東方網力等520余起涉普通中小投資者的案件審理,其中代表人訴訟在線平臺已累計支持超過2500名投資者在線完成權利人登記、代表人推舉并實時推送程序事項通知;示范判決服務平臺已累計登記案件3000余件,涉及近20家上市公司,惠及中小投資者近4000人。
除了對已產生的糾紛和案件創新治理機制,北京金融法院還設立了“治未病門診”。通過司法指導中心暨中小投資者、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站,通過自助服務、一對一咨詢、金融糾紛多元化解等形式,創新提供金融法律服務、金融解紛引導、投資者教育等特色司法公益服務,切實提升訴源治理效能。開辦“融小法·呵護碎銀雙月談”公益普法節目,直播累計觀看量超200萬人,有效發揮精準普法社會治理功能。
監督支持金融監管機構依法履行職責
助力營造良好金融法治環境
“北京金融法院設立的意義不僅在于將上海金融法院的模式及經驗進行復制推廣。”漢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權威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實際上,強調區域優勢和特色,正是北京金融法院需要探索的重要路徑之一,也是各界對其充滿期待的原因之一。
身處北京,北京金融法院的一個重要職責充分發揮金融案件集中管轄優勢,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忠實履行服務大局發展的職責使命。特別是在對接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方面,有不少積極的探索。
李艷紅介紹了一組數據。該院目前已妥善審結金融行政案件685件,其中以中央金融監管部門為主體的約占97%,高質量辦理涉“獐子島”“梅花生物”等眾多重大敏感案件以及全國首例認定當事人濫用行政許可申請權案件等涉金融監管執法、金融政策實施的新類型案件,監督和支持監管部門依法履行監管職責,規范金融監管行為,維護金融穩定與安全。
記者了解到,目前涉訴金融管理部門分布廣泛,已全部覆蓋“一行兩會一局”,并基本涵蓋全部金融行政案件類型。“這些行政案件涉及面寬、輻射面廣、敏感性強。我院堅持依法公正審理金融行政案件,加大行政爭議實質性解決力度”。北京金融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薛峰介紹。
例如,楊某某訴中國證監會沒收違法所得、罰款、限制從業及行政復議案,明確了此類信息型操縱案件違法所得的計算時點,為此類案件的辦理創設了規則;吳某某訴國家外匯管理局甘肅省分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警告、罰款及行政復議案,對外匯執法機關明確認定非法買賣外匯行為的執法標準,確定個人行為與單位行為的責任邊界,明確違法行為的處罰時效具有示范意義;侯某某不服中國人民銀行政府信息公開案中,明確了在行政機關能夠舉證處理相關事務的流程信息、當事人認可收到信件且無相反證據證明的情況下,應認定其收到了信件郵寄的具體材料,使得行政訴訟雙方舉證責任更加清晰明確。
李愛君表示,北京金融法院有上海金融法院的經驗參照,加之北京是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區域定位特點,有綜合首都金融調控優勢、探索與監管協調的金融審判的先天優勢。
直面前沿領域、改革創新挑戰,也正是北京金融法院的重要使命。從該院出臺的《關于為北京“兩區”建設中金融領域改革創新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若干舉措》可以看出,北京金融法院聚焦新型權益保護,助力解決“疑難雜癥”。此外,該院依托“金融科技法治研究中心”對金融領域算法規制、數據安全、跨境數據流通等治理難題開展深入調研,開展監管工具數據合規試點,參與中國人民銀行《金融領域科技倫理指引》行業標準制定,該中心列入北京“兩區”建設標志性項目。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圍繞創新金融審判模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剛滿兩周歲的北京金融法院仍在積極探索中。李艷紅表示,下一步,北京金融法院將切實抓好公正與效率,堅持講政治、促公正、提效率、強隊伍,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全力推進北京金融法院工作現代化,為助推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設、服務保障國家金融戰略實施貢獻金融法治力量!
?。ń鹑跁r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