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乘客喊“咋冒煙了呢?”,司機隨即打開引擎蓋,火苗呼得一下就竄了起來,司機試圖施救,但已無濟于事。短短幾分鐘的時間,整個客車陷入熊熊大火之中,里面的乘客再也沒有了呼喊……
事發
2009年11月28日1 4時40分左右,黑龍江省肇源縣一輛牌照為“黑”的中型營運客車,行駛至和平鄉敏字村敏字屯三岔路口時,在停車狀態下發生車體起火,造成10名乘客當場死亡,重傷1人。傷者經搶救無效,于2009年12月4日死亡。事故中,有4名乘客萬幸生還,2名司乘人員也未受傷。
據悉,事故車輛系2009年9月17日出廠的19座中巴客車,2009年10月20日辦理了全員保險,2009年10月23日經肇源縣運管站批準為便民客運車。司機持A2車型駕駛執照(允許駕駛該型客車)。當天下午,該車在縣城內載了15名乘客(另外還有司乘人員2名),行駛途中駕駛員發現異常并停車檢查,剛一掀起駕駛座位旁邊的引擎蓋,車輛瞬間發生起火。
回憶
丁寶榮:第一個發現起火的乘客
直到現在,丁寶榮還有些驚魂未定。當時她帶著15歲的小女兒坐在司機后面。車開到敏字屯三岔口時,她站起身準備去拿放在機器蓋子上的行李,此時她發現機器蓋四周冒煙,于是她大喊“咋冒煙了呢?”。
司機隨即將機器蓋打開,“呼得一下,火苗就出來了”,丁寶榮說,司機連忙將機器蓋扣上。再次打開機器蓋時,火苗一下子竄起老高,大家意識到著火了。司機試圖施救,但已無濟于事。
司機打開自己一側的門,跳了出去并跑到距離最近的唐春龍家找水。售票員(車主的弟弟)緊跟司機跳出
丁寶榮緊跟著也從駕駛室的門跳了出去,15歲的女兒一陣慌張,卡在了門口。情況緊急,有人在孩子后面用力踹了一腳,孩子也逃出了火海。
丁寶榮回憶,當時光顧著拼命地跑,車里其他情況都未能留意黑龍江一大巴車重大事故,所幸自己和女兒都平安。在女兒后面逃出來的是敏字村小學的教導主任張國棟,最后一個逃出來的是同村的黃明成。后來她看到唐春龍一家20多口黑龍江一大巴車重大事故,還有敏字屯其他村民雖然奮力撲救,但除了唐春龍拽出一個人外,短短幾分鐘內,整個客車陷入熊熊大火之中,里面的乘客再也沒有了呼喊。
關于車內的其他乘客,丁寶榮說她只記得那個坐在副駕駛位置的13歲男孩,當時她拼命往外跑的時候,這個男孩沒有選擇打開副駕駛位置的門獨自逃生,而是轉頭一邊喊著“媽媽”一邊向車廂后部他母親的位置移動。這位在危難中奔向母親的男孩叫宋子瑞,他的母親名叫閆海俠,母子二人雙雙遇難。
黃明成:最后一個逃出來的人
這幾天,黃家擠滿了前來探望他的親戚和朋友。黃明成說:“想起那天,好像一個噩夢黑龍江一大巴車重大事故,我是最后一個逃生的,晚一步都不能夠再活著見到父母妻女。今天能夠再次抱著女兒,看著眾位親友,覺得自己特別的幸運。”(資料來源:東北網)
調查
2009年11月29日晨,公安部5人專家組抵達肇源縣,與先期抵達的黑龍江省公安廳、黑龍江省交通廳等單位以及肇源縣有關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對該起事故展開深入調查。
事發后,事故中起火的客車的制造商舒馳客車公司給本刊記者發來一份對此次事故的調查資料,資料大體內容如下:
案情重大,舒馳客車公司領導得知事故后非常震驚,2009年11月29日上午11:30分召開了總經理辦公會議,本著對人民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精神,發生事故三不放過的原則,按預案,成立兩個小組,第一小組由分管售后工作的副總經理帶領技術、質檢、售后共4人,于2009年11月29日下午飛赴哈爾濱后乘汽車至肇源縣,了解并協助調查事故發生的經過,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經了解,該車為舒馳型小型中。級客車,東風型三類客車底盤,玉柴-30型發動機。型車符合國家法律和相關標準的規定。第=小組由技術副總經理負責,組織技術、質檢各部門在廠內查找問題,分析、排除事故發生原因,同時對未出廠的車輛按照國家法規和行業標準進行全面檢查。
第一小組于11月30日上午到達肇源縣事故現場,東風底盤廠、發動機廠人員于11月31日上午到達。調查中發現,車主對客車進行了改裝,改動部位有:1、發動機下部全部用保溫被、布簾子遮擋住進行保溫,與發動機排管距離太近,2、將水管包裹在消音器上進行取暖;3、發動機艙內加裝海綿等保溫材料;4、加裝車內散熱風機,關閉取消發動機冷卻水桶;5、加裝可調速風機開關兩個(因調速電阻絲外露極易引起大火);6、從點煙器加裝司機座電熱坐墊;7、加裝車內電視機、報站器等設施。
第二小組對未出廠的車輛按照企業技術條件和《機動車安全技術條件》、《客車結構安全要求》、《輕型客車結構安全要求》、/T《營運客車類型劃分及等級評定》等標準對車輛進行檢查,檢查重點是安全錘放置、數量,安全和標識,發動機倉和車內滅火器數量、位置,乘客門的設置和內外應急開關、標識,撤離倉的數量,制動、轉向、車輪的配置,緩速器的溫度,報警器,行車記錄儀,安全帶等設施。經查,全部符合標準規定。
12月1日,舒馳客車公司召開了班組長以上的干部和技術、質檢、生產、售后等部門全體人員參加的會議,本著對這次事故責任“無則加勉”的態度,嚴格產品質量檢驗制度,不合格車絕不出廠,掀起全員抓安全、為用戶造舒心車的高潮,要求技術中心立即整改技術標準、修改工藝,對配裝活動推拉窗的客車,不分城市客車或長途、旅游客車,全部加裝安全錘,嚴格加貼安全標識,全部公告客車的撤離倉口、乘客門、滅火器、安全帶等的數量、位置、標識。對2008年1月1日后出廠的客車產品全部按新修訂的技術工藝標準到用戶家中整改到位。
尾聲
2009年12月6日上午,肇源縣人民政府對外公布了事故的調查結果和善后處理情況。經聯合調查組調查確認:事故發生前,因氣溫下降,司機和乘務員為了保暖,用棉褥子、棉布簾、聚氨酯泡沫塑料等物體填充發動機艙內周邊空間,發動機在運行過程中溫度升高引燃艙內填充物導致火災,而起火客車本身不存在質量問題。
據悉,截至2009年12月5日上午,遇難者遺體已全部火化,相關賠償救濟等善后工作也已處理完畢。
真相終于大白,車主的無知引發了這起事故,
《駕駛園》希望司機朋友們以此為鑒,莫去隨意改裝車輛,遇到問題應請教專業人士或咨詢廠家,切不可馬虎大意、自以為是。此時,記者的心緒仍難以平靜,一來為事故中無辜喪身火海的11條性命感到惋惜,即便是萬幸得以脫身的6人,現場的慘烈對他們造成的心理傷害恐怕也是終生揮之不去的。二來,農村客運市場的不規范程度令人吃驚,如果車主不隨意對客車進行改動,如果駕駛員發現問題時及時打開車門疏散乘客,如果乘客在危機關頭沉著冷靜,臨危不懼,能使用車上的安全錘,滅火器進行自救,如果執法者們對運營車輛多一些監督,檢查,這場悲劇本不會發生。
與此同時,舒馳客車公司在事后表現出的積極態度也讓人敬佩。更多的時候,當交通事故發生時,發生事故的車輛的生產者總是千方百計地對品牌加以掩飾,殊不知,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孰是孰非,群眾自有公斷。這起事故的發生盡管與客車質量本身并無干系,但舒馳客車公司卻能肩負起主動調查,自查的責任,實屬難得,也體現出了一家成熟的客車公司應有的社會責任感。“三省吾身而無愆”,更多廠家所缺少的,不正是這種擔當和自信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