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有套路,消費需謹慎,
在利益面前,4S店屢出黑手8萬的事故車一般能賣多少錢,
欺詐消費者必須付出“退一賠三”的代價
一說到買新車,相信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去4S店提車。固有思想告訴我們,4S店提到的車一定是新車、沒有毛病,而且有保障。這就好比我們認為商場里的阿迪、耐克專賣就一定是真貨一樣。可是誰也無法想到,在利益面前,4S店經(jīng)銷商也會“黑心”。
“4S店用二手車、事故車當新車賣”這種事情一直屢見不鮮,消費者在4S店買到二手車、事故車的事情現(xiàn)在亦是比比皆是。這也一度讓4S店在消費者心中的信任度直線下滑。
不過,對于那些掛羊頭賣狗肉、愚弄消費者的黑心4S店商家們,一旦這些事情敗露,它們也都將面臨巨額賠償,因為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用二手車、事故車充當新車賣的,都將以三倍的金額賠償消費者。
家住秀山縣的唐飛(化名)在當?shù)匾患?a style='color:#0000CC;' target='_blank'>汽車店買了輛新車8萬的事故車一般能賣多少錢,買回去后才發(fā)現(xiàn)出過事故。雙方協(xié)商未果,唐飛一紙訴狀將車商告到法院。最后,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要求車商退還購車款外,還要按購車款的三倍進行賠償,賠償金額達27萬余元。
花9萬多買了一輛新車
2015年的夏天,唐飛打算入手一輛新車。購置這樣一個“大件”,他是絲毫不敢馬虎,一來是價格不菲,自己攢錢也不容易,要買就得買個稱心如意;二來這車買來供自家使用,安全是首要前提。想到這些,唐飛“壓力山大”,冒著酷暑在當?shù)氐亩嗉?a style='color:#0000CC;' href='/post/44932.html' title='汽車事故定損第三方鑒定找誰 一般交通事故鑒定費多少錢' target='_blank'>汽車銷售店比了又比,看了又看。
經(jīng)過多方比較,當年8月,唐飛最終在秀山一汽車店看中一輛三廂1.6L的轎車。這輛車外觀新穎,而且還加了天窗,車價9.08萬元。唐飛認為這款車的性能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且車價也比較實惠,自己能夠承擔。由于這家汽車店屬于二級代理商,店里沒有現(xiàn)車,需要到上級經(jīng)銷商去訂車,唐飛便預付了3000元,待提車時再付余款。
兩天后,車子到店,唐飛與車商簽訂《汽車銷售合同》,結(jié)清了購車款余款及上牌代理費1300元,對該車的外觀、使用性能進行檢查后,唐飛確認驗收。
沒想竟是輛事故車
誰曾想,開新車的高興勁還未過去,唐飛就感覺這車有點“貓膩”:他老是覺得自己車的前杠與同款其他車的顏色有點差異,但是又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最后一位懂車的朋友善意地提醒他,前大燈好像不是原廠件。
為了一探究竟,唐飛把車開到一家維修公司進行檢測,檢測結(jié)果顯示:該車輛前大燈不是原廠件,前杠不是原廠件,左前門有修復的跡象,左前葉子板內(nèi)部斷裂,防撞梁有明顯的撞擊凹痕。檢測人員告訴唐飛,這輛車非常可能是事故車。
好不容易買輛新車,沒想到竟是事故車!唐飛氣憤不已,隨即拿著檢測報告去汽車店討要說法。但是汽車店拒不承認該車曾發(fā)生事故。
雙方協(xié)商未果,唐飛一紙訴狀將汽車店告到秀山縣法院,認為汽車店的行為構(gòu)成欺詐,要求車商“退一賠三”。
全額退款賠三倍損失
一審法院審理后認為,原告與被告簽訂的《汽車銷售合同》中約定,賣方所售的汽車應當是全新車輛,維修公司的檢查屬于其汽車維修檢查服務項目,不屬于對產(chǎn)品質(zhì)量的鑒定,但原、被告未另行申請鑒定且未提交其他證據(jù)予以反駁,足以認定訴爭車輛目前確實存在上述問題。被告未舉證證明其銷售的車輛在交付之前不存在瑕疵、符合相關(guān)產(chǎn)品質(zhì)量要求,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責任。因其對車輛是否存在上述問題未做到嚴格檢測,存在隱瞞與放任的故意。
綜上所述,法院作出判決,支持唐飛的訴訟請求,撤銷唐飛與汽車店簽訂的《汽車銷售合同》;汽車店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退還唐飛購車款9.08萬元,賠償唐飛購買車輛價款的三倍費用27.24萬元8萬的事故車一般能賣多少錢,以及購買保險及繳納車船稅費、案件受理費和案件保全費。唐飛退還車輛。
汽車店對一審判決不服,向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經(jīng)過審理,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重大
提醒
!
汽車銷售存在欺詐行為 可要求“退一賠三”
如果消費者在購車過程中,遇到汽車銷售公司的欺詐行為,如何維權(quán)?重慶坤源衡泰律師事務所潘興旺律師說,家庭自用汽車屬于生活消費品。2003年9月23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關(guān)于小轎車經(jīng)營企業(yè)虛構(gòu)商品緊俏信息誤導消費者是否構(gòu)成欺詐消費者行為問題的答復》中,明文規(guī)定小轎車經(jīng)營者有欺詐消費者行為的應適用《消費者權(quán)益保護法》。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fā)布,來信即刪。
標簽: